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正文

对父母冷漠的子女真是白眼狼吗?了解这几种心理后,会有不同看法 环球看点
2023-04-24 21:26:28 兰妈谈育儿

文/兰妈谈育儿

放学的路上,一位妈妈忍不住吐槽说:

“现在的孩子都是怎么了,一天说不上几句话,你问他不回答,提个建议吧还嫌你烦得不行”


(相关资料图)

为什么孩子越长大对父母的情感就越冷漠?

有人说,现在的孩子动不动就走 “断亲”路线 ,没有多少 人情世故 ,和父母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冷漠

有人说,时代在发展,孩子们都需要 外出闯荡 ,一年到头只有春节才能和家人团聚, 聚少离多 的情况下感情就越来越淡了

还有人说,老娘 辛辛苦苦 把孩子拉扯大,现在好了,翅膀硬了就飞出去不回来了,这就是不孝顺的白眼狼

很明显,最后一种认知是比较急躁而负面的,根本也不利于亲子关系好转

因为,子女并非生来就薄凉,既是情感上的冷漠,那就必定是在相处中体现的

子女对父母 情感冷漠 了,这也不是 白眼狼 行为,而是受到了一些心理伤害的影响

比如,在以下几种心理状态下成长的孩子,和父母之间的关系就很难好起来:

第一种:

孤独心理

所有孩子的冷漠都是 有迹可循 的

过去你所缺席的每一个日子,都会给孩子带来不同程度的内心伤害

如果注意观察就会发现

那些和父母之间关系冷漠的孩子,童年记忆里的 孤独感 会很强

我就是那个和父母关系冷漠的孩子

可我的冷漠不是白眼狼、也不是不孝,而是揣着一颗 无处安放 的孤独心

因为 单亲+留守 的童年经历,我和父亲之间的互动几乎是 屈指可数

即便是春节期间的 短暂团聚 ,每天不是 走亲访友 、就是和朋友去 打麻将

童年期就有那么一段时间,每到了春节前一个星期,我就会蹲在家门口的三岔路口期待着

希望老爸回家第一个见到的人是我,也希望某个时刻突然能看到亲爱的老爸出现在我面前

可盼了又盼,等了又等

经历了两年的期待、和失望后,内心的 孤独感 似乎已经成为一种习惯

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对老爸的依赖、和思念就没有那么强了

等到长大后更是不知道如何相处,甚至父女俩见面时 生怯怯 地喊声“爸”,内心都会觉得怪怪的

后来,也因为长大后很少跟家里联系,老爸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白眼狼”

对于这样的称呼,我不认可、更不服气

毕竟,童年那段记忆对老爸的情感是那般深深爱

孩子需要你的时候 视若无睹 ,等到孩子冷漠后又跑来斥责“ 白眼狼 ”,这是多么糟糕的认知呀,而这种单方面的 情感攻击 也根本无利于亲子关系

所以,不想孩子长大后跟你的关系变得冷漠,那么在孩子需要你的时候一定要及时回应,别让孩子带着孤独形成习惯性的冷漠

第二种:

羞怯心理

能和父母冷漠到连几句话都懒得说

简单地说,就是日常和父母的互动性太少了

比如,留守儿童、被拒绝、被否决,乃至经常被命令的孩子,就会因为缺乏自主感而慢慢变得羞怯胆小

我认识一个女孩就是这种情况

8岁年纪的她,一直都比较排斥参加一些集体活动

女孩说:“在人群中显得好尴尬呀,还不如一个人待在家里有安全感”

其实,女孩并不是一开始就生得如此生怯胆小

记得上幼儿园时就表现得特别 活泼可爱 ,每次但凡是在街上遇见了,她都会热情地打招呼

可之前活泼的孩子为什么越长大就变得越冷漠了呢

我一直不理解这件事,也觉得百思不得其解

可某一次,女孩和她妈妈的对话让我发现了问题所在

大概上一年级后,女孩开始沉迷手账贴纸

那段时间每做一个精致的小作品,都会兴奋地拿给妈妈分享

但妈妈对这件事并不怎么友好,一看到女孩玩贴纸、做手账,就不停地唠叨打击说:

“作业写完没有”

“一天天就知道整那些没用的东西,你要是学习有这一半用心,我也欣慰多了”

“看你把地上扔的纸屑,实在是太不像话了,以后我再也不会给你买贴纸手账”

大概是一次次否决、批评的情况太多了,成绩才是王者的认知也在慢慢侵蚀着女孩的内心

她自卑着、甚至内疚着,总觉得“都是自己不好,总是惹妈妈生气”

在这种比较悲观的心理影响下,女孩就变得越来越生怯了

也可能是觉得出口很容易惹妈妈生气,女孩也渐渐习惯用 “不言语” 来减少伤害

可感情从来都是 靠经营、靠维持 的,你越不说话、彼此之间就会变得越来越冷漠

所以,爱孩子一定要跟他们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如果实在不能做到 感同身受 ,那就从 耐心倾听 开始吧,当你对孩子了解的足够多时,彼此之间的关系自然就会拉近很多

第三种:

怨恨心理

还有一种孩子,他们或许对别人热情友爱、偏偏对父母表现得冷漠疏远

这种孩子往往存在家庭层面的 怨恨心理

就拿我的表妹青青来说吧

姑妈是一个 野蛮、强势 的性格,在她的字典里从来没有“拒绝”二字

青青的童年生活虽然没有过上 金丝雀 的生活,但却有着 笼中鸟 的孤独

因为,但凡是姑妈决定的事情基本上就没有 反驳余地

幼儿园不想学字就被每天罚抄,小学不允许和朋友玩就被关在房里写作业,初中想住校逃离家庭的压抑气氛也被同样被剥夺了想法…

就这样,在相对于压抑的环境下,青青对姑妈有着很大的意见

特别是进入青春期阶段后,叛逆心来了,两个人经常争得 面红耳赤、鸡犬不宁

都说没有 自我权力 的孩子,不离开还好,一离开就冷漠地不想回头

青青就是这样,大学毕业后和姑妈通话的目的只有一个:要钱花

大学毕业后参加工作更是冷漠到没有几个电话

如果说青青就是属于天生的 冷淡性格 吧,可她过年回家和同学聚会、各路亲友交谈时,都表现得那么 积极热情、落落大方

有人说,这就是典型的吃里扒外

我却不这样认为,孩子对父母冷淡只不过是没有建立良好的沟通而已

青青就曾告诉我:“我妈他们跟谁说话都温柔,唯独对我凶巴巴的,他们要是不爱我,为什么要把我生下来受罪”

这句话让我认识到,原来人与人之间不止是沟通,还有共同话题、彼此尊重,乃至是否礼貌相待,这些都是建立良好关系的基础

如果家长对外人善解人意、对孩子恶语相待,一方面会让孩子照着学,另一方面也会让孩子容易生出怨恨心理

而一个感觉不被爱的孩子,和父母之间的冷漠、亲情关系也是很难修补好的

第四种:

自卑心理

不想孩子用一生去治愈童年,就不要让娃们带着自卑心理成长

朋友女儿小娟,今年8岁了

和班上很多孩子比起来,小娟是属于比较自卑胆小的性格

什么时候看上去,她都始终一副低着头的模样

平时很少参加集体活动不说,和同学老师交谈也不敢直视眼睛

有一次,老师让小娟在课堂上回答一个问题

可小娟站起来 支支吾吾 也没有说个所以然,老师只得换其他同学来回答问题

却不曾想过,因为这个无意之举,小娟回家就开始 闷闷不乐 ,第二天说什么也不愿意再去上学了

朋友认为,这件事就应该找到老师谈谈,让他们平时多注重自卑孩子的心理健康

可这件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

老师没有义务帮你看孩子,特别是在大环境的集体状态下,即便是老师有心偏袒照顾,也会因为事情太多而无暇顾及

所以,孩子自卑、甚至偏爱情绪化,当前最要紧的就是帮他们建立自信心,在健康的心理影响下才能跟负面情绪抗衡

那么,面对自卑心理的孩子家长该如何做好心灵沟通、亲情感化呢?

首先,改变对孩子的看法,用积极、尊重和认可的角度去欣赏孩子

其次,停止对孩子说狠话,你对孩子说“早上好”,孩子也会对你说“早安”

最后,为孩子做好榜样,家里、家外最好态度一致,从小树立正确价值观

自卑孩子就是缺乏正面的引导、和改善,如果不及时活跃家庭气氛,让孩子继续带着自卑心理去成长的结果,无非是陷入更加糟糕的亲子僵局

可见,好的关系先从健康内心开始养护吧

第五种:

失信心理

有人说,每一个和父母不亲的孩子,都经历过很多次“失望”的内心伤害

这句话一点也不假

如果父母对孩子的某些话、某些行为让孩子受伤,也失望了

那么,孩子的内心自然会 不知不觉 形成排斥感,让孩子始终带着 正面光环 成长,这也是保障 健康内心、态度端正 的最直接方法

这一点,我自己就深有感悟了

因为,在家庭教育方面多数都是一个人在 孤军奋战 ,宝爸因为工作的原因,不能时刻陪伴在孩子身边,也时常生出内疚心理

而内疚心理的宝爸呢,为了 不得罪 孩子常常是“话说得漂亮,却很少真正实现”

比如,去年暑假时爸爸就承诺说“等你放假了,我就带你去xx玩,买xx奖励你”

当时女儿因为这件事情还开心了许久

好不容易 盼星星、盼月亮 迎来暑假,也成功到爸爸所在城市小住一段时间后,爸爸却对昔日的承诺忘得 一干二净

虽然女儿没有因为这件事大发脾气,可我感觉到她跟爸爸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冷漠了

后来一次聊天才知道,爸爸一次次的 爽约 已经让她习惯、甚至失望了,因为不再相信爸爸、所以也就没有了期盼

可见,父母的 言而有信 对孩子的成长有多么重要,你的一句承诺或许觉得只是哄哄孩子、不得罪孩子,可孩子却当成了真话,甚至还会整夜整夜期盼着

所以,家长和孩子之间的良好关系还要建立良好的信任感

比如,做不到的事情不要随便承诺,既然承诺了就要尽量做到

又或者,如果实在是因为某些事情耽误而无法履行约定,那就和孩子事先做好沟通,尽可能地让孩子了解事情的原委,这是尊重孩子、也是信任孩子

那么,关于子女对父母冷漠这件事大家还有哪些不一样的建议与看法呢?欢迎评论区留言分享!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