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木乔
编辑|木乔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前言
《琅琊榜之风起长林》(以下简称《琅琊榜2》)作为《琅琊榜》于2015年播出的续集,其制作难度还是很大。
《琅琊榜1》因其创作水平高、故事设定精良而受到国内外观众的高度重视;《琅琊榜2》是原创作者海晏执导的,从2017年12月开始播出到现在,一直保持着很高的人气和高的收视率。
虽然豆瓣的分数比上一部要低一些,但也算是一部不错的作品了。这部戏依然是围绕着武侠与朝堂上的阴谋诡计展开。
秉承着“家”之情,“仁孝”之心,“长林二世”之子萧平旌,为自己的哥哥伸张冤屈,扞卫江山,他的成长历程。
精良的拍摄手法、精妙的视觉效果和深厚的民族文化沉淀,无论从审美角度来看,都是一部极具价值的电影。
英雄与成长:母题视野下的情节叙事
剧情的构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故事主题,故事主题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故事的审美价值。
从接受美学的观点来看,随着母题的反复进行,从而可以激发出公众共同的审美心理,从而达到情绪的互动和信息的传递。
《琅琊榜2》并未在其作品的内涵上落下太多的“雷同”,而是表现出一种“母题”的正式继承和表现,其主要人物和叙述题材都发生了改变。
主题的形式化与影视作品的类型化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主题是“能够持续存在于传统之中的最小元素”,主题的连续性使影视作品的情节变成了一种带有情绪的隐喻的结构。
由于连续剧的播出时间较长,且具有较大的重复性,因此,其母题的出现具有特殊的现实价值。
在文学作品中,“成长母题”是一个普遍存在的主题。艾布拉姆斯把小说“成长母题”界定为:主题是主人公思想和性格的发展,叙述主人公所经历的各种遭遇。
作者指出,小说中的主角往往会经过一次心灵的劫难,经过不断的忏悔与赎罪,最后获得自我拯救,成长为一个真正的男人。
并意识到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地位与角色。“长大成人”这个词,在这个词中,更多的是指一个人的心理的成长。
在这部戏里,萧平旌在琅琊阁学习武功,虽然天赋异禀,却不习惯京中的生活,几次惹是生非,都是哥哥萧平章出面调解。
后来哥哥为了救他而死,萧平旌才在愧疚和悲伤中挑起了家里的重担,镇守边境,终于洗清了冤屈。
整部戏的主线都是以萧平旌的成长为中心的。从一个直来直去的将军,到被老友箫元启出卖,再到父亲、兄弟之死,萧平旌的人生轨迹,成为了整部电影的主线。
另外,在《琅琊榜2》中,“生长母题”并不限于主角,而是以“生命之弧”来表现配角的形象。在恶人逐步“黑化”的过程中,也有一道闪亮的光弧。
比如萧元启,他的父亲因为犯了错误而被革职,他和他的母亲生活在一起,虽然他在京中并没有什么权力,但他还是奋不顾身地协助萧平旌调查此案。
在濮阳缨的影响下,他对权力的渴望越来越强烈,他开始否认自己和萧平旌的交情,否认陛下对自己的感情,把自己的双亲之死,推到了长林王府的头上。
然后他开始了他的复仇之路,因怀疑泰叔是夜凌子,所以他没有询问,而是毫不犹豫地杀了他,丝毫没有考虑到曾经的交情。
为了靠近权利中心,他一步一步的利用了长林王府,利用了宰相和皇后的猜忌,慢慢的掌控了军权,与敌人勾结,为自己铺平了道路。
一步一步,他从一个正直的青年,到一个狡猾的政治家。本剧运用各种手法,一步一步地展现出这一变化的历程,其中,角色的发展轨迹是一个关键的叙述篇章。
在影视创作中,“英雄”也是一个普遍存在的母题,以其为题材的主人公,其性格特征包括。
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或任务而奋勇向前,不畏艰难险阻,敢于牺牲;经受一般人不能忍受的苦难或冒险;死而复生或加入神籍等特征,可以归结为具备信仰、受难、与死亡三重特性,即为英雄。
《琅琊榜1》里,年轻的林殊,在经历了一场血腥的杀戮后,摇身一变,变成了一个老谋深算的梅长苏,为了平反冤案,不惜牺牲自己的性命。
毫无疑问,《琅琊榜2》在母题上的延续是毋庸置疑的,萧平旌一开始的狂野和意气风发,与林殊有异曲同工之妙。
两人从一开始就抱着忠君的信念,萧平旌的英雄之路,其实就是对前面几部英雄主题的一种继承,在叙述上,可以一脉相承,却不会一模一样,更多的,是对他对国家的信念的一种描述。
《琅琊榜2》着重刻画了主人公的豪迈精神,而这种豪迈精神必然要通过特定的事件和特定的行为来表现出来。
长林王府军功赫赫,镇守边疆,却不以此为荣,而是一马当先,铁骨铮铮,这是一种豪迈的信念,正如长林世子萧平章所表现出来的。
萧平章虽然是长林王的义子,却包揽了整个长林府的大小事务,既打理家事,又平衡各方权势,让萧平旌有一个自由自在的生活,这是一个彻头彻尾的传承,也是一个极好的中国古代人所提倡的“孝道”。
萧平旌身中剧毒,为求解药玄螭蛇胆,萧平章之身犯险寻找濮阳缨,为此不惜中毒,不惜以自己的死亡换取弟弟生的希望。
当他返回长林时,本来还有一线生机,却在听到自己的老爹长林王被围的消息后,他不顾自己身上的伤势,奋勇杀敌去救自己的老爹。
最后,是长林世子萧平章自愿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保全了父亲与弟弟,与濮阳缨亲手杀死自己的同胞弟弟相比。
萧平章在知道自己身份的情况下,为了自己的信念,奋不顾身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最后在战场上壮烈地死去。
萧平章之死与《琅琊榜1》中的林殊之死有异曲同工之妙,这种“续”并非叙述的“重演”,更多地体现了“母题观”的“延续性”,以及对“母题观”的把握。
色彩与构图:画面的叙事与意境
从图像构成因素来观察,在电视剧的叙述过程中,每一项因素都能够作为一种直观的审美对象。
在这些因素之中,色彩是影视画面造型中的一项重要因素,它使电视媒体产生了一种直接的视觉感染力,并由此实现了叙述的目标;
在电视剧中,对色彩的运用并不是为表现色彩本身,而是使色彩升华出了情感意义与审美价值。
就色彩运用上来说,由于一开始大家都被牵扯进了一个大阴谋里,所以整部电影的基调都是灰色的,冷黑的颜色更能衬托出主人公的情绪。
只有萧平旌和林溪两个人在医馆里的时候,这一幕才显得生动活泼,不仅仅是因为两个人都是朝气蓬勃的年轻人,更是因为这一幕和林溪一样,都代表着未来和希望。
到了‘琅琊阁’,画面稍微明亮了一些,但山上的阁主和师兄,借宿的大嫂林溪等人均着白色,显得干净平和,尤其符合琅琊阁“世外桃源”“神秘莫测”的定位,与整部剧的色彩基调形成鲜明对比。
空镜头是“意境”美学思维的一种具体体现,可将故事空间、情绪空间和叙述空间联系起来,使得影视空间变成了审美主体情感投影的客体,并将文本所构成的内部画面转换为具有叙述功能的“写意化”。
比如图一中的空镜,就是箫元启心中所想:元启一家在朝中本来就不被待见,如今又死了一个,对他来说,什么都没有了,孤零零地站在那里,就像是房顶上的一根稻草。
同样的手段也应用在对萧平旌的情绪映射。萧平旌孤身一人去了边疆,兄长去世,皇上重病,整个家族都陷入了一片愁云惨淡的境地。
风雪长亭就是为了表达自己的心情,也是为了创造一种气氛,而这些气氛,也是为了配合画面,比如流水,比如荒山,比如飞雪,比如雷霆。
另外,《琅琊榜2》在继承了上一部作品对于画面的精确控制的同时,也展现出了极高的艺术造诣与美感表达能力。
《琅琊榜2》运用了许多对称构图和黄金分割点等手法,既体现了小说中的角色关系,又担负起了叙述的作用。
比如在第31集中(图二),萧平旌和林溪因为萧平章的死而耿耿于怀,两个人在一种模糊的感情、羁绊、思念和尚未化解的冲突之中,在一个陌生的国家里偶然的重逢。
因此两个人的对话虽然是在一个峡谷里,但是两个人都是背对着对方的,这让两个人成为了故事的核心,虽然在视觉上保持了一种平衡,但是却给故事带来了一种心理上的紧张。
时空与视角:叙事的结构与张力的建构
《琅琊榜2》运用了“时间”的结构,把相互分离的三个时间点和空间点连接起来,并从时间点上建立了一种高效的连接关系。
这出戏分为三个不同的时段:第一个时段是廷生幼年,廷生身为祈王子嗣、宗室嫡子,获救后由梅长苏手把手的调教,在他的影响下,他不仅继承了梅长苏的性格,还与皇上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这一部分并不占据整部戏的大部分空间,却是与上一部作品紧密相连的一部分。而其兄弟情谊的由来,与林溪和萧平章的生父的关系,与琅琊阁关系密切的缘由,也都在此篇中得到了说明。
第二世,濮阳缨还是少年的时候,也就是老王等人都是风华正茂的时候,这两世虽然没有直接的关系,但也有“蝴蝶效应”,牵扯到了很多东西。
在这部戏里,濮阳缨一直在暗地里算计着一个很大的计划,他不断地和长林王府作对,还制造了一场瘟疫,但是,就像他的主角一样,所有人都不知道濮阳缨这个计划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随着故事的发展,从濮阳缨的一幕幕画面中,人们知道了濮阳缨曾经生病,与齐风堂有关,濮阳缨曾经是夜凌子,濮阳缨杀死了他的亲弟弟等等。到了这里,他的真实身份也就水落石出了。
在萧平章的调查下,事情终于水落石出,夜凌被长林军所杀,齐风殿虽然竭尽全力的治疗瘟疫,可是因为缺少足够的药物。
濮阳缨将齐风殿的所作所为,转化为对齐风殿的怨恨,从而将齐风殿的怨恨,转移到了长林王府上,为自己报仇。
第三个世界是现实世界,也就是故事开始的那个世界。这一段,大部分都是以时间为基础,然后是以故事的速度,将时空的变化说得清清楚楚。
这一段很有条理,很有章法,在刻画人物的心情时,也做了很多的准备,让观众有足够的心理准备。
从萧平章去世到皇上病重,中间隔了一年多的时间,但他只用了简单的镜头,就将这一年来的沧海桑田尽收眼底。
从审美上来说,这部电影通过多种视觉方式,激发了所有人的感官和想像力,尤其是前半段的时间和空间。
更是让所有观看《琅琊榜1》的人,都产生了一种“同质异构”的感觉。三个时间空间在严密而又有秩序的空间结构中逐渐相互联系,构成了叙事的张力。
结语
总的来说,《琅琊榜2》从一开始就备受瞩目,一直到现在都是一部票房和口碑都很好的电视剧,这和它所具有的故事审美特征是分不开的。这部剧是近几年国内剧集中比较出色的一部,它的其它部分同样值得我们去注意。
参考文献:
[1][美]罗伯特·麦基《故事-材质、结构、风格和银幕剧作的原理》周铁东译
[2][美]华莱士·马丁《当代叙事学》
[3][美]乔治·布鲁斯东《从小说到电影》高俊千译
[4]宋永琴《电视剧视像叙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