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曾获《中国好声音第二季》全国亚军的歌手张恒远因罹患黑色素瘤去世,年仅36岁。死亡率高、危害性大的“癌中之王”黑色素瘤再次进入公众视野。
对于这一恶性瘤种,公众的认知程度仍然较低,多数患者就诊时就已是癌症中晚期。如何识别恶性黑色素瘤?目前有什么样的防治手段?对此,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采访了南京大学附属鼓楼医院肿瘤中心主任医师邹征云教授。
自诊黑色素瘤,记牢“ABCDE法则”
(资料图片)
“在我国,相较于其他恶性肿瘤,黑色素瘤发病率不高,但我国人口基数较大,每年也有近2万例新发黑色素瘤患者。”邹征云介绍,恶性黑色素瘤是黑色素细胞恶变而来的肿瘤,种类繁多。“黑色素瘤中,最显而易见的一种是长在皮肤表面的,包括手掌、脚掌、手指甲下;还有一类黑色素瘤长在黏膜,包括鼻腔、口腔、食管、胃肠、甚至泌尿生殖道;另有一种较为少见的是葡萄膜黑色素瘤,发生于眼内。”
目前,有不少人的认知是“晒太多太阳”会引发恶性黑色素瘤,诚然,在欧美国家,70%黑色素瘤的发生与慢性日光损伤相关。但在我国,这种诱因其实并不常见。邹征云告诉记者,“我国的黑色素瘤的诱因,大多与摩擦、挤压、慢性感染、炎症、刺激相关。在研究中发现,有一些赤足劳作的体力工作者,在田地里干活时脚部会受到外伤,临床中一部分患者的肢端的黑色素瘤就与此相关。”
如何判断自己的痣是不是“危险分子”?首先,皮肤上的色素痣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皮内痣、交界痣和混合痣,皮肤恶性黑色素瘤往往由交界痣或混合痣恶变而来,皮内痣一般不发生恶变。
“当色素痣出现一些特殊变化时,大家需要引起注意,这里有一个‘ABCDE原则’可以用来自查。”邹征云介绍,“A代表非对称(asymmetry),即色素斑的一半与另一半看起来不对称;B代表边缘不规则(border irregularity),即边缘不整或有切迹、锯齿等,不像正常色素痣那样具有光滑的圆形或椭圆形轮廓;C代表颜色改变(color variation),正常色素痣通常为单色,而黑色素瘤的颜色不均匀;D是指直径(diameter),如果色素痣直径在短时间内增大,超过5~6毫米时,就要引起注意;E是指隆起(elevation),一些早期的黑色素瘤,整个瘤体会有轻微的隆起。”
当发现自己的色素痣发生变化时,也有一部分人被“偏方”误导,不仅无法治疗,甚至产生负面影响。邹征云列举了几种常见的错误做法,“有的人会让修脚师傅帮忙修,有人在网上买化学材料去腐蚀,还有人没有化验就直接去做激光治疗。”在色素痣已经发生恶变的情况下,这些错误做法都会成为刺激,导致色素痣进一步恶变,如果发现色素痣的改变征兆,应及时去正规医院的肿瘤专科或皮肤科就诊。
对于“癌中之王”,早诊早治是关键
对于恶性黑色素瘤的治疗,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规范治疗是“最优解”。邹征云告诉记者,对于黑色素瘤的早期患者,有望通过外科手术控制甚至治愈疾病,还有一些只要经过扩大切除和辅助治疗,基本不会转移。
“但因为大众对黑色素瘤认知和重视程度不够,接近百分之七十的患者来到门诊都已经是肿瘤的中晚期,拖了两三年、六七年才来看病的患者比比皆是,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非常令人惋惜。”邹征云说。
对于中晚期的患者,当肿瘤已发生转移,无法通过手术治愈,则需要采用综合手段治疗。由于诱因不同、发病部位不同、驱动基因变异不同等因素,中外黑色素瘤患者群体在治疗方式选择上不能同一而论。比如我国肢端/黏膜两种类型恶黑PD-1单抗单药免疫治疗疗效差;国内能接受靶向治疗的人群少,就算可以使用该疗法,疗效也不是一劳永逸的。
面临国内黑色素瘤的治疗与研究上的种种挑战,专家学者迎难而上,持续探索适应本土人群的治疗道路。自2013年起,南京鼓楼医院肿瘤专科组建多学科黑色素瘤诊疗团队,囊括肿瘤专科、整形外科、皮肤科、消化科、普外科、泌尿外科、妇科、耳鼻喉科、口腔科、病理科、影像科、超声医学科、核医学科等多学科专家,专注于黑色素瘤的治疗。邹征云介绍,“目前,团队在肿瘤的基础研究上,在建立恶性肿瘤新抗原的预测、肿瘤特异性免疫细胞制备技术、肿瘤的免疫微环境改造等方面的研究都有一定突破。针对早期患者,我们可以利用液体活检来预测肿瘤复发的风险;针对中晚期病人,我们有20多项国内、国际多中心的临床研究在进行中;希望能给我国黑色素瘤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
“2017年,有一位20岁出头的女病人被诊断出黑色素瘤晚期,来到医院治疗后,现在已经无瘤生存5年多了。通过治疗实现无瘤生存的晚期患者越来越多,希望我们未来能陪伴更多的患者一起渡过人生难关。”邹征云说。
邹征云教授简介:
南京鼓楼医院主任医师,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南京鼓楼医院江北国际医院副院长。在9个国家级学会及6个省级学会任副主任委员、常委或委员。门诊时间:周一上午(鼓楼医院本部著名专家会诊中心)、周三上午及周四上午(鼓楼医院江北国际医院门诊)。